当前位置:弯管机生产公司旅游中国八大名楼分别是什么
中国八大名楼分别是什么
2023-11-10

自古有登高远眺者,思人,怀春,念旧人,我们失去的东西,有一些总是追悔莫及的时候,我们总是像先人一样,找到一个高处,看着远方,愿你,愿他安好如初,一生无忧。

中国,自古也是喜欢这些,登高处,抒发下自己的各种情怀,也有时候,是为了一种装饰,文人墨客,聚集于此,谈天说地,作诗作赋。这样一来,中国的阁楼建筑,越来越多。、

其中,不乏一些存留至今,远近闻名的,引起外表美观,设计独特,周围风景特天独厚,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,那么,这些楼有哪些呢?

接了来,小编又要帮助大家盘点一下,中国比较著名的古代建筑之楼了!

黄鹤楼

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上,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(公元223年),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,历代屡修屡毁,1981年10月武汉市政府决定根据历史资料重建黄鹤楼,新楼1985年6月落成。

现在的黄鹤楼以清代“同治楼”为原型设计。楼高5层,总高度51.4米,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。72根圆柱拔地而起,雄浑稳健;60个翘角凌空舒展,恰似黄鹤腾飞。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。

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黄鹤楼色彩绚丽,雄奇多姿。

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吟诗颂赞,享有“天下绝景”的盛誉。 历代名士崔颢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贾岛、陆游、杨慎、张居正等,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,其中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诗更使黄鹤楼名扬天下。

岳阳楼

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,高踞岳阳古城西门之上,下临洞庭,前望君山,北倚长江,有“洞庭天下水,岳阳天下楼”的盛誉。岳阳楼屡毁屡修,久历沧桑。保存至现代的岳阳楼为清光绪六年(1880年)重修。

岳阳楼建筑精巧,风格独特。楼为三层,飞檐,盔顶,木结构,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盔顶建筑。高20.35米,占地251平方米。岳阳楼是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感慨之地,早在唐代就有诗圣杜甫的名篇《登岳阳楼》广为流传。

而使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的,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、范仲淹作记之后。一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岳阳楼寄托了古代儒家士大夫心怀天下的拳拳之心。

滕王阁

座落于南昌市西北,赣江东岸,素有“西江第一楼”之誉。始建于唐永徽四年,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, 因“初唐四杰”之首王勃诗句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而流芳后世。

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《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》重建,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。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,净高57.5米,共九层,采用宋朝楼阁“明三暗七”样式。

鹳雀楼

又名鹳鹊楼,始建于北周时期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,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之一,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。

此地可以俯瞰白日依山,黄河入海的壮观气象,所以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,其中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《登鹳雀楼》最为著名。

古鹳雀楼于元代毁于战火,复建工程始于1997年12月,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,四檐三层,内有六层,总高73.9米。

钟鼓楼

是东亚传统古代的一种系列建筑,由钟楼和鼓楼构成,其作用为报时,早晨鸣钟,晚上击鼓,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。

西安钟楼是一座体现明代中国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,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。

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(公元1384年),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,明万历十年(公元1582年)移于现址,成为一座绾毂东西、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。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,用于报警报时,故名“钟楼”。

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,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,东与钟楼相望。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,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。

楼上原有巨鼓一面,每日击鼓报时,故称“鼓楼”,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。

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,相距仅半里,互相辉映,为古城增色。

蓬莱阁

坐落在山东省蓬莱市北濒海的丹崖山上,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(1061年)。蓬莱阁景区由蓬莱阁、天后宫、龙五宫、吕祖殿、三清殿、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,面积1.89万平方米。

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,阁内各亭、殿、廊、墙之间,楹联、碑文、石表、断碣、琳琅满目,翰墨流芳,为仙阁增色不少。

蓬莱阁前常出现“海市蜃楼”奇观。苏东坡的“东方云海空覆空,群仙出没空明中。荡摇浮世生万象,养尊处优藏珠宫”一诗,正是“海市蜃楼”奇景的生动描写。

天心阁

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,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上。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,为长沙重要名胜。

建筑有楼阁三层,建筑面积846平方米,碧瓦飞檐,朱梁画栋,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。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,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,近有妙高峰为伴。

天心阁始建于明末,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。

天心阁及古城墙自古就是长沙重要的城防工事,关羽战长沙、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攻打长沙战死于天心阁城墙下、抗日战争长沙三次会战和文夕大火,都曾在此演绎过悲壮的故事。

天心阁饱受战火,屡遭创伤,历代多次翻修,1983年重建,成为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。

“集城南之胜概萃于斯阁”,登阁远眺,长沙山、水、洲、城美景尽收眼底。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与同学蔡和森畅游天心阁所吟的“水陆洲洲系舟,舟动洲不动;天心阁阁栖鸽,鸽飞阁不飞”的佳联仍被广泛传颂。

阅江楼

位于中国江苏南京古城西北角的狮子山上,临近长江。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春,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(今南京)西北临江的狮子山建一楼阁,亲自命名为阅江楼,并以阅江楼为题,命在朝文臣职事各写一篇《阅江楼记》。

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,后入选《古文观止》。当年阅江楼所用地基“平砥”完工后,突然决定停建。

朱元璋在写了楼记、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,并在他的《又阅江楼记》中说明了停建的理由:一是上天托梦给他,告诫他不要急于建阅江楼;

二是在他经过深思熟虑后,觉得应该抓迫切需做的大事,建阅江楼这事应该缓一缓。 自此六百余年,有记无楼。现今的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。

我们也可以偶尔的登高一次,站在古人曾经来过的地方,也学着古人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,或许在这样的俗世中,这也不失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。